「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西安哪里
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西安哪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哪陕西省杨凌示范区邰城路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orthwest A&F University),简称西农或西北农大,坐落于陕西杨凌示范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由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16个部委和陕西省共建,是中国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也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葡萄酒专业稳居全国第一。学科建设:截至2022年3月,学校占地5657亩,下设研究生院和28个学院(部、所)、74个本科专业;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职工4300多人,专职院士4人;全日制本科生近2.1万人,博、硕研究生9600多人。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上内容参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校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是教育部直属、国家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优势学科学校设有27个学院(部、所)和研究生院,共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4个本科专业。现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地球科学等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邰城路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orthwest A&F University),简称西农或西北农大,坐落于陕西杨凌示范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由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16个部委和陕西省共建,是中国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也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葡萄酒专业稳居全国第一。学科建设:截至2022年3月,学校占地5657亩,下设研究生院和28个学院(部、所)、74个本科专业;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职工4300多人,专职院士4人;全日制本科生近2.1万人,博、硕研究生9600多人。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上内容参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校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是教育部直属、国家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优势学科学校设有27个学院(部、所)和研究生院,共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4个本科专业。现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地球科学等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是教育部直属、国家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优势学科学校设有27个学院(部、所)和研究生院,共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4个本科专业。现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地球科学等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10712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院校的代码,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学校简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orthwestA&FUniversity)简称西农或西北农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坐落于中国农科城陕西杨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32所副部级建制重点大学之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由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16个部委和陕西省共建,是中国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也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葡萄酒专业稳居全国第一。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及后来相继在杨陵建立的相关科教单位。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截至2022年3月,学校占地5657亩,下设研究生院和28个学院(部、所)、74个本科专业;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职工4300多人,专职院士4人。校史沿革合并前西北农业大学前身是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创建于1934年。1932年秋,“筹建建设西北专门教育委员会”成立,于右任等人为筹备委员;同年十二月,该委员会改名为“建设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于右任、张继、戴季陶3人被共推为常务委员,朱家骅、杨虎城、邵力子、辛树帜等十五人为筹备委员,学校筹备工作开始。1933年3月,筹备委员会共推于右任先生为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校长。1934年4月20日,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7层教学大楼奠基,这标志着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高等农业学府成立。1936年7月,筹委会结束工作,辛树帜被任命为校长。1938年7月,奉教育部令,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合并,成立国立西北农学院。194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国立西北农学院解放后更名为西北农学院。1949年5月20日,王震将军率部解放武功,学校又回归人民的怀抱。1985年经原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北农业大学。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林学院前身是原西北农学院森林系,成立于1934年。1979年从西北农学院分出,成立西北林学院;由林业部与陕西省双重领导,以林业部为主。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954年决定筹建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所址选定为陕西武功。1955年定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先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1995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1998年被中国科学院确定为首批启动的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1940年西北农学院与中央水工实验所(后称中央水利实验处)合办武功水工实验室。1952年扩建为西北水工实验所。之后,先后更名为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前身是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52年由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筹建成立。1954年隶属农业部。1958年改由中国农科院、陕西省农林厅双重领导,更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1973年划归陕西省农牧厅领导,更名为陕西省农林科学院。1983年定名为陕西省农业科学院。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林业研究所前身系陕西省林业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属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的一个专业研究所。1980年从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分出,成立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归省林业厅领导。1998年更名为陕西省林业科学院。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前身系中国科学院1965年组建的综合性植物学专业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1970年7月下放陕西省管理。1982年更名为西北植物研究所。1991年实行陕西省与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体制,更名为"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并后1999年9月11日,由共处陕西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个教学、科研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8月,教育部批准学校试办研究生院。2004年6月,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序列。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2007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建立研究生院,校长孙其信教授兼任研究生院院长。9月,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2009年,教育部和农业部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9月,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2017年9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0年5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综合素质教育学院成立。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2021年5月15日,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2021年9月3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个学生学业发展指导中心在葡萄酒学院成立。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3月,入选“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2022年4月,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设立的“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揭牌。2022年5月16日上午,陕西省孔子学院联盟成立大会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举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七所院校组成联盟首批理事成员单位。院系专业截至2020年3月,学校下设26个学院(系、所、部),71个本科专业。2022年2月,学校新增农业智能装备工程专业、智慧水利专业、智慧林业专业。重点学科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农学。国家重点学科: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土工程、临床兽医学、果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省级精品课程50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水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农林经济管理。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农学、植物保护、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林经济管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1个。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3月,学校拥有教职工4535人,其中专任教师2236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1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10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11人;国家人才项目专家3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4人;陕西省人才计划入选者42人,学校“特聘教授”12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23个。学科建设截至2020年3月,学校拥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博士授权类别,12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1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博士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林经济管理、农业工程、生物学、畜牧学、兽医学、林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草学。教学成果2014-2015年,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科研机构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72个教育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国家发改委或陕西省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旱区作物高效用水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杨凌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中心、国家杨凌农业综合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安塞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陕西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研成果截至2019年5月,合校以来,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2项,其中主持完成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6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79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最高成就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421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547个。发表SCI、EI、SSCI论文21627篇,其中2018年第一署名单位SCI、EI、SSCI论文2814篇。学术资源馆藏资源截至2019年5月,学校图书馆馆藏印刷本图书209.68万册,电子图书397.49万册。截至2016年底,图书馆馆藏纸质资源总量达到251.1万册,其中中外文图书共195.1万册,中外文期刊合订本35.4万册,学位论文1.9万册,资料等18.7万册。可使用的数据库总量为144个(其中馆购数据库140个,自建数据库4个)。在订购的140个不同类型数据库中,中外文图书数据库为8个,中外文期刊数据库42个,多媒体数据库38个,文摘索引数据库11个,学位论文4个,综合性搜索平台13个。学术期刊截至2019年5月,学校有各类期刊20种,其中高校学报类期刊3种,学术(研究)类期刊12种,技术类期刊5种。按照主办单位划分,学校主办期刊17种,水保所主办期刊3种,分别是《水土保持学报》、《水土保持通报》、《水土保持研究》;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划分,教育部主管的期刊16种,陕西省林业厅主管的期刊1种,中国科学院主管的期刊3种。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植物学报》《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昆虫分类学报》《麦类作物学报》《西北林学院学报》《西北农业学报》《陕西农业科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北方蚕业》《陕西林业科技》《家畜生态学报》《动物医学进展》《畜牧兽医杂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6年正式创刊,曾用刊名《西北农学院学报》、《西北农业大学学报》。是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农林类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被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CAB Abstract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俄罗斯文摘杂志(P*AJ)、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等中国国内外多家权威数据军和文摘期刊固定转载和收录。主要设有农业科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植物保护、资源环境科学、林业科学、生命科学、园艺科学、食品科学等栏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2001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设有“三农”问题研究、经济与管理学研究、旅游业发展研究、哲学、政治、法学、社会学、语言文学研究、西部大开发研究,历史学、中外文化研究等栏目。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2017年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合作交流2021年12月30日,全国乡村振兴高校联盟在中国农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成立,经42所成员高校共同推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担任副理事长单位。所获荣誉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21年12月9日,葡萄酒现代产业学院入选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公示名单。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3月,入选陕西省2021年度“双百工程”先进单位拟表彰名单。2022年4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病害病原生物学及综合防控科研团队荣获第20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院校代号即院校代码为10712。

10712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院校的代码,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学校简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orthwestA&FUniversity)简称西农或西北农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坐落于中国农科城陕西杨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32所副部级建制重点大学之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由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16个部委和陕西省共建,是中国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也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葡萄酒专业稳居全国第一。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及后来相继在杨陵建立的相关科教单位。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截至2022年3月,学校占地5657亩,下设研究生院和28个学院(部、所)、74个本科专业;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职工4300多人,专职院士4人。校史沿革合并前西北农业大学前身是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创建于1934年。1932年秋,“筹建建设西北专门教育委员会”成立,于右任等人为筹备委员;同年十二月,该委员会改名为“建设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于右任、张继、戴季陶3人被共推为常务委员,朱家骅、杨虎城、邵力子、辛树帜等十五人为筹备委员,学校筹备工作开始。1933年3月,筹备委员会共推于右任先生为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校长。1934年4月20日,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7层教学大楼奠基,这标志着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高等农业学府成立。1936年7月,筹委会结束工作,辛树帜被任命为校长。1938年7月,奉教育部令,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合并,成立国立西北农学院。194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国立西北农学院解放后更名为西北农学院。1949年5月20日,王震将军率部解放武功,学校又回归人民的怀抱。1985年经原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北农业大学。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林学院前身是原西北农学院森林系,成立于1934年。1979年从西北农学院分出,成立西北林学院;由林业部与陕西省双重领导,以林业部为主。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954年决定筹建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所址选定为陕西武功。1955年定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先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1995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1998年被中国科学院确定为首批启动的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1940年西北农学院与中央水工实验所(后称中央水利实验处)合办武功水工实验室。1952年扩建为西北水工实验所。之后,先后更名为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前身是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52年由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筹建成立。1954年隶属农业部。1958年改由中国农科院、陕西省农林厅双重领导,更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1973年划归陕西省农牧厅领导,更名为陕西省农林科学院。1983年定名为陕西省农业科学院。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林业研究所前身系陕西省林业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属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的一个专业研究所。1980年从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分出,成立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归省林业厅领导。1998年更名为陕西省林业科学院。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前身系中国科学院1965年组建的综合性植物学专业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1970年7月下放陕西省管理。1982年更名为西北植物研究所。1991年实行陕西省与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体制,更名为"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并后1999年9月11日,由共处陕西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个教学、科研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8月,教育部批准学校试办研究生院。2004年6月,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序列。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2007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建立研究生院,校长孙其信教授兼任研究生院院长。9月,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2009年,教育部和农业部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9月,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2017年9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0年5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综合素质教育学院成立。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2021年5月15日,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2021年9月3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个学生学业发展指导中心在葡萄酒学院成立。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3月,入选“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2022年4月,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设立的“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揭牌。2022年5月16日上午,陕西省孔子学院联盟成立大会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举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七所院校组成联盟首批理事成员单位。院系专业截至2020年3月,学校下设26个学院(系、所、部),71个本科专业。2022年2月,学校新增农业智能装备工程专业、智慧水利专业、智慧林业专业。重点学科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农学。国家重点学科: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土工程、临床兽医学、果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省级精品课程50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水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农林经济管理。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农学、植物保护、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林经济管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1个。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3月,学校拥有教职工4535人,其中专任教师2236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1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10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11人;国家人才项目专家3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4人;陕西省人才计划入选者42人,学校“特聘教授”12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23个。学科建设截至2020年3月,学校拥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博士授权类别,12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1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博士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林经济管理、农业工程、生物学、畜牧学、兽医学、林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草学。教学成果2014-2015年,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科研机构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72个教育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国家发改委或陕西省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旱区作物高效用水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杨凌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中心、国家杨凌农业综合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安塞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陕西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研成果截至2019年5月,合校以来,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2项,其中主持完成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6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79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最高成就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421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547个。发表SCI、EI、SSCI论文21627篇,其中2018年第一署名单位SCI、EI、SSCI论文2814篇。学术资源馆藏资源截至2019年5月,学校图书馆馆藏印刷本图书209.68万册,电子图书397.49万册。截至2016年底,图书馆馆藏纸质资源总量达到251.1万册,其中中外文图书共195.1万册,中外文期刊合订本35.4万册,学位论文1.9万册,资料等18.7万册。可使用的数据库总量为144个(其中馆购数据库140个,自建数据库4个)。在订购的140个不同类型数据库中,中外文图书数据库为8个,中外文期刊数据库42个,多媒体数据库38个,文摘索引数据库11个,学位论文4个,综合性搜索平台13个。学术期刊截至2019年5月,学校有各类期刊20种,其中高校学报类期刊3种,学术(研究)类期刊12种,技术类期刊5种。按照主办单位划分,学校主办期刊17种,水保所主办期刊3种,分别是《水土保持学报》、《水土保持通报》、《水土保持研究》;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划分,教育部主管的期刊16种,陕西省林业厅主管的期刊1种,中国科学院主管的期刊3种。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植物学报》《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昆虫分类学报》《麦类作物学报》《西北林学院学报》《西北农业学报》《陕西农业科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北方蚕业》《陕西林业科技》《家畜生态学报》《动物医学进展》《畜牧兽医杂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6年正式创刊,曾用刊名《西北农学院学报》、《西北农业大学学报》。是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农林类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被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CAB Abstract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俄罗斯文摘杂志(P*AJ)、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等中国国内外多家权威数据军和文摘期刊固定转载和收录。主要设有农业科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植物保护、资源环境科学、林业科学、生命科学、园艺科学、食品科学等栏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2001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设有“三农”问题研究、经济与管理学研究、旅游业发展研究、哲学、政治、法学、社会学、语言文学研究、西部大开发研究,历史学、中外文化研究等栏目。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2017年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合作交流2021年12月30日,全国乡村振兴高校联盟在中国农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成立,经42所成员高校共同推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担任副理事长单位。所获荣誉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21年12月9日,葡萄酒现代产业学院入选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公示名单。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3月,入选陕西省2021年度“双百工程”先进单位拟表彰名单。2022年4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病害病原生物学及综合防控科研团队荣获第20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院校代号即院校代码为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院校代号即院校代码为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哪个好??549分,陕西理科,超一本32分。西安理工大学更好一些,下面从多角度进行二者的分析对比:一、师资力量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校拥有教职工4535人,其中专任教师2236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1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10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11人;国家人才项目专家39人。2、西安理工大学:学校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800余人。院士工作室19个。有双聘院士4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2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二、院系专业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截至2020年3月,学校下设26个学院(系、所、部),71个本科专业。2、西安理工大学:截至2020年3月,学校设17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及独立学院一所——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共设本科专业67个。三、学科建设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校拥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博士授权类别,12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2、西安理工大学:学校设有23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其中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陕西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陕西省一流专业21个、陕西省名牌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16个。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更好一些,下面从多角度进行二者的分析对比:一、师资力量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校拥有教职工4535人,其中专任教师2236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1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10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11人;国家人才项目专家39人。2、西安理工大学:学校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800余人。院士工作室19个。有双聘院士4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2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二、院系专业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截至2020年3月,学校下设26个学院(系、所、部),71个本科专业。2、西安理工大学:截至2020年3月,学校设17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及独立学院一所——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共设本科专业67个。三、学科建设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校拥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博士授权类别,12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2、西安理工大学:学校设有23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其中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陕西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陕西省一流专业21个、陕西省名牌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16个。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安理工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址在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地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陕西省西安市和宝鸡市之间,有陇海铁路、西宝高铁和西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西安市和宝鸡市均在80公里左右,距咸阳国际机场不到百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东临西安、咸阳旅游圈,西依佛教圣地法门寺,南靠太白山、楼观台,北有一代女皇武则天之陵墓--乾陵,旅游线路均在百公里以内。扩展资料西农是一所以农林水产学科专业为主的国家重点大学,所以西农在农学、生命、植物、葡萄酒、动物医学和食品科学方面是比较有优势实力的。具体比如说:林产化工专业是很好的,这个专业类似于应用化学专业,这种化学类的专业的应届毕业生都是很好找工作的,而且这个专业的老师水平很高,实力也过硬。还有就是农学这个专业是西农的老牌专业,学科实力不用多说,但是因为是农学所以就业选择面不多,最好就是搞研究进入农科所/院。再者就是西农的葡萄酒专业是亚洲唯一开设这个专业的大学,园艺也可以。西农的资环学院最好的专业就是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这个专业在全国都是排名第一的。还有就是西农机电专业和水电专业,这两个专业是西农就业率比较高的专业了,优势也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校址: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西农路22号邮编:712100电话:029-87092448一般规定1.按志愿优先的原则,首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2.对于未按专业志愿录取的考生,入校一年后根据学校规定可以申请调换专业。3.参加“光明杯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创新英语作文大赛”的获奖考生,其录取按照我校公布的政策执行。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艺术专业录取办法:按专业和文化考试综合成绩排名,外语、数学成绩计入总分。5.保送生、体育特长生、艺术特长生等录取以教育部 和各省区招生办规定的标准录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地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陕西省西安市和宝鸡市之间,有陇海铁路、西宝高铁和西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西安市和宝鸡市均在80公里左右,距咸阳国际机场不到百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东临西安、咸阳旅游圈,西依佛教圣地法门寺,南靠太白山、楼观台,北有一代女皇武则天之陵墓--乾陵,旅游线路均在百公里以内。扩展资料西农是一所以农林水产学科专业为主的国家重点大学,所以西农在农学、生命、植物、葡萄酒、动物医学和食品科学方面是比较有优势实力的。具体比如说:林产化工专业是很好的,这个专业类似于应用化学专业,这种化学类的专业的应届毕业生都是很好找工作的,而且这个专业的老师水平很高,实力也过硬。还有就是农学这个专业是西农的老牌专业,学科实力不用多说,但是因为是农学所以就业选择面不多,最好就是搞研究进入农科所/院。再者就是西农的葡萄酒专业是亚洲唯一开设这个专业的大学,园艺也可以。西农的资环学院最好的专业就是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这个专业在全国都是排名第一的。还有就是西农机电专业和水电专业,这两个专业是西农就业率比较高的专业了,优势也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校址: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西农路22号邮编:712100电话:029-87092448一般规定1.按志愿优先的原则,首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2.对于未按专业志愿录取的考生,入校一年后根据学校规定可以申请调换专业。3.参加“光明杯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创新英语作文大赛”的获奖考生,其录取按照我校公布的政策执行。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艺术专业录取办法:按专业和文化考试综合成绩排名,外语、数学成绩计入总分。5.保送生、体育特长生、艺术特长生等录取以教育部 和各省区招生办规定的标准录取。
校址: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西农路22号邮编:712100电话:029-87092448一般规定1.按志愿优先的原则,首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2.对于未按专业志愿录取的考生,入校一年后根据学校规定可以申请调换专业。3.参加“光明杯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创新英语作文大赛”的获奖考生,其录取按照我校公布的政策执行。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艺术专业录取办法:按专业和文化考试综合成绩排名,外语、数学成绩计入总分。5.保送生、体育特长生、艺术特长生等录取以教育部 和各省区招生办规定的标准录取。

西安农业大学是211还是985?西安农业大学一般指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既是985大学,又是211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由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16个部委和陕西省共建,是中国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也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葡萄酒专业稳居全国第一。扩展资料: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处杨陵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截至2020年7月,学校占地5657亩,下设26个学院(系、部、所)、71个本科专业;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职工4300多人,专职院士4人;全日制本科生近2.1万人,博、硕研究生9600多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安农业大学一般指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既是985大学,又是211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由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16个部委和陕西省共建,是中国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也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葡萄酒专业稳居全国第一。扩展资料: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处杨陵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截至2020年7月,学校占地5657亩,下设26个学院(系、部、所)、71个本科专业;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职工4300多人,专职院士4人;全日制本科生近2.1万人,博、硕研究生9600多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